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按照“大力营造举国共庆百年华诞、齐心协力开创新局的浓厚氛围”的宣传要求,由中共山东省委省直机关工作委员会、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山东省地方史志研究院)、山东省工商业联合会、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庆祝建党100周年“六个100”全媒体主题展(线上)活动,于3月9日全面启动,齐鲁网党建频道、闪电新闻党建频道即日起接受投稿,投稿邮箱为sdtvrmtqhb@163.com,并对符合要求的征稿进行刊发展示。  

 

近年来,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服务“新基建”、打造“新城建”,做强新时代党建工作,凝聚发展合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深耕细作,打造“匠心党建”

坚持以时代匠心党建、信息化大数据为支撑,深耕党的建设。

(一)制定“匠心党建”工作路线

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党建引领、系统推进,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党建工作思路,确立党建“12312”工作路线图,强化主责主业意识,切实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

一是实施“双带头人”引领工程。把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纳入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以竞争性选拔方式遴选党支部书记,把信念坚定、事业心强的青年业务骨干,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储备人才;健全机制,提升“双带头人”政治和福利待遇,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方面给予倾斜;建立系统化党支部书记培训体系,围绕理论提升、党建业务与专业发展进行多方面培养;强化支部书记“领头雁”作用,增强班子凝聚力,提升支部战斗力,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全面提升。

二是抓好两项制度。实施“书记有约”制度。就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集体交流、个别沟通、访谈等多种形式,定期组织书记与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实施“三联系”制度,建立学院党委同院学生会和社团、各党支部同系学生会和社团、党员同班级的直接联系,制定工作计划,推动对标争先。

三是开展三项评选。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开展“一支部一品牌一亮点”评选,激发组织活力;开展 “一党员一旗帜一标兵”选树,激发党员活力;开展城建“最美教师、学子、校友”评选,激发全员活力。

四是实施12项育人重点工作。组织“百千万”育人、“五个一”帮扶、年度“十优党建”课题研究等12项重点工作,推动党建工作落地落实落细。

(二)构筑“匠心党建”智慧平台

适应5G信息化时代要求,构建“智慧党建”组织管理、党员教育平台,创新党建工作的新模式。

一是党员教育“云开展”。通过平台,开展微党课、微论坛、微竞赛、微调研,形成党员教育“四微”模式,使党内生活严起来、实起来、活起来。

二是基层组织“云管理”。通过云平台,实现“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智能化预约、全方位管理,会议提醒签到、纪要上传、评论相互衔接,形成会议的闭环;将援藏、支边支教、“第一书记”、进修访学教师和实习实训、毕业待转出学生等“流动”党员情况,纳入平台管理,消除时间、距离上的管理盲点。

三是党建工作“云评价”。通过平台,推进党委六把关、总支五到位、支部七有力、纪检监察“四种形态”的目标链、标准链与考核链有机结合,形成日常工作督导、重要任务督办、年度目标考核、责任问题追究的党建质量评价螺旋,提升了组织治理能力和水平。

(三)强化“匠心党建”品牌特色

党建理念内涵的深化、“智慧党建”平台的应用,提升了组织凝聚力、战斗力,锤炼了党建品牌。

一是组织品牌。学院基层党组织通过汇聚平台大数据、积累活动素材、分析典型案例、总结提炼经验,形成“红色引领、匠心育人”“初心向党、艺心报国”“两心一彩、服务学生”29个理念鲜明、标志标识内涵丰富、工作方法突出、活动有特色的党总支、支部品牌。在品牌引领下,先后开展了“红色匠心工程”“组织护航工程”“旗帜争锋工程”等系列育人创新实践活动200多个,打造了“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党建带团建探索与实践”,“百班千日万人升国旗、人人争当国旗手”,“党建赋能强引领、文化筑基建家和”等案例30余项,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五知道、一跟上”、 信仰理念与技能“三牢固、一过硬”的显著成效。

二是思政品牌。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思政课建设作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田,统筹推进思政育人体系建设和改革,精心打造课程思政、思政课程育人模式。2019年,学校承办“同城大课堂—五三惨案”专题教学示范观摩课,驻济40所高校的马院院长、思政部主任、宣传部长、思政课教师和在校学生,齐聚学校学术报告厅,共同观看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观摩课。该课通过“舞台剧情景导入、时代背景分析、历史的祭奠、现代纪念建筑解析、五三惨案对后人的警示、五三惨案之歌传唱”六个部分,全方位、全时空地展现了课程思政教学的新模式,获得教育厅主要领导和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入选“全国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创新示范案例”,成为职业院校思政课程育人“金课”。光明日报、教育部网站等20余家媒体刊载报道。

三是文化品牌。基于7年来持续实施“鲁班文化、建筑文化、家和文化、节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研究与实践,建成“中国古建筑构件收藏馆”“初心书苑”“校友之家”12处文化育人场所,推出“2.0”版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化育人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展育人载体文化内涵挖掘工程;实施“一训三风”“家教、家训、家风”践行养成工程;统筹9个国家级省级基地和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指委书画教育研究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院的育人功能,聚焦现代建筑业发展方向、现代装配式建筑技术工艺前沿,实施专业育人、文化育人与课程思政育人“三维”育人创新工程,探索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服务职教高地建设的新机制、新方式、新模式。

2020年底,我校顺利承办了中国职教学会党建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职业院校党委书记论坛。教育部、中国职教学会和省教育厅的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全国职业院校的300多名党委书记共同发起了“济南倡议”,共启智慧党建平台,学校被推选为“党建委”执行主任和高职秘书长单位。

二、“匠心党建”助力,服务“新基建”发展

在“匠心党建”的引领下,基层组织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服务行业发展、服务企业产品升级、服务专业技术转型。

(一)“党建+行业”,理念互融互通

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绿色智慧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等,协同“政行校企研”五方聚力,共同成立了中建绿色产业学院、华为—慧科人工智能学院等混合所有制学院,建立山东省装配式建筑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山东省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培训基地等9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了“高尖端、广覆盖、有特色”的项目体系,搭建成BIM综合管理实训研发培训中心、环境监测与污染设施运营技能培训基地等一批高端培训平台9个;开展了面向企业职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及西部紧缺领域职业技能培训,成立10个社区学院,开发新技术培训项目30项,年培训12000人次。

(二)“党建+企业”,校企共建共享

联合混合所制学院、产业学院、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办学集团,组建校企“联合党支部” 23个、“临时党支部”16个;各党总支、支部对接教育厅、住建厅、环保厅各业务处室党支部,创建“共建党支部”36个,形成“信息融通,资源共享,党建业务共振”效应,与中建八局、绿地集团、诚信行集团、智筑侠集团在全国建成专业合作育人基地260余处。各联合党支部、临时党支部、共建党支部将开展的联谊活动、创新攻关行动与项目研发、技术创新、工程方案论证工作,放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训一线、基地厂房,活动随着项目转换、随着工程“迁徙”,为企业把脉,促进产品升级、生产转型,为人才培养接入“实战”,打造鲁班人才,实现共建共享、互惠共赢。

(三)“党建+专业”,质量双促双升

聚焦传统专业技术转型,依托装配式建筑研究院、产业教育联盟,实施“一引领、七任务、一特色”的创新发展计划,坚持“双带头人”引领,围绕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师培养、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与用人自主权等7项重点任务,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深化“三教改革”;联合教学名师、“双师”,行业企业技能大师、政府与科研院所专家设立工作室,对标行业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前沿产品研发目标,形成“三双、四链、五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专业与产业双业融合、学校与企业双元培养,有机衔接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教育理念互融互通,形成“政行校企研”五方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三、“匠心党建”引领,激发“新城建”活力

聚焦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充分运用“新基建”发展成果,以应用创新为驱动,瞄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高质量转型发展  需要,凝聚动力、激发活力、面向未来培养人才。

(一)打造充满活力的“新城建”

信仰驱动,制定《关于推进“四史”文化育人的实施意见》,成立“四史”育人研究室,坚持从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持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浸润心灵、涵养自信,激发教与学的活力。

创新驱动,坚持用好政策红利、决策动力、自主创新力,创办“建筑艺术与书法”新专业,优化建筑动画制作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激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创新活力。

组织驱动,将支部活动室建在教学楼、实训室、图书馆,设立书记攻坚项目、党员攻关课题和党员示范岗、巾帼示范岗,推进党建与业务建设同频同振;依托专业支部开展学生党员“红种子”行动,对接山东省开展美丽乡村志愿服务、规划设计、社会调研实践,利用寒暑假开展“古树名木”调研、新农村“旱厕”改造等,实现技能与社会实践的对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二)打造绿色智慧的 “新城建”

聚焦海绵城市、智慧城市、智能建造、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新城建”。依托教育部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中国职教学会中德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国家级学徒制试点、全国首批1+X证书试点院校和学校3.2万平方米“超低能耗绿色实训中心”项目建筑等平台,打造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建筑产业智慧化、绿色化、网络化、精细化发展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打造面向济南都市圈、山东半岛城市群、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打造智慧建造、绿色建造、智能家居等建筑工程领域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的科研创新服务高地。

(三)打造面向世界的“新城建”

瞄准世界对专业技术的需求,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国际化职业教育资源库,实现专业课程国际化,开办国际化合作办学。与韩国全州大学、乌克兰基辅国立建筑大学等国外高校开展环境艺术设计、园林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合作,开发国际通用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建设国际化建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际化交流合作基地,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搭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非遗文化网上交流合作平台及项目专家资源库,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宣传,开办非洲南苏丹建设领域管理人员培训班,实施教师出国(境)培训研修三年计划,实施来华学生项目实训体验周、学生海外企业工程项目实习周等中、短期游学互访活动。发挥建筑技术和装备设施专业优势,成为连接“一带一路”,让中国智慧建造新技术走向世界的重要中转站。

c270be2d9ad1441bc46157d5dbe4497c.png